內容來自sina新聞

蔡義鴻13億人口,資本?負擔?

  在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焦點之際,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對未來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闡述,無疑是今後十多年中國改革發展的"重頭戲",必將再度引發全球關註。

  《決定》中關於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表述得到瞭國內外學者的高度評價與認同,有學者表示這一政策思路將使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更具自主性和長期可持續性。

  筆者記得,在201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總量已躋身世界第二"的新聞讓不少唯GDP論者興高采烈瞭好一陣子,恐怕至今仍沉醉其中。誠然"中國經濟總量已躋身世界第二值得高興,但就像我們的國土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等一樣,被13億人口一平均,中國什麼優勢都沒瞭。或許有人就開始抱怨"都是13億人口惹的禍"。

  無論是"中國經濟總量已躋身世界第二"的沉醉者,還是"都是13億人口惹的禍"的抱怨者,其實都忽略瞭"中國是人口第一大國"的事實,這才是我們最具實力、最有底氣、最應該拿出去跟別人比拼的。

  稍有常識的人都懂得,13億人口的人力資源、13億人口的市場所衍生出來的衣、食、住、行和文化消費潛力都將是難以估量的天文數字。世界老大美國為何對中國客氣三分?歐盟各國為何對中國如此大度包容?日本為何能長期雄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

  斯蒂格利茨關於"中國的城市化和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將成為影響人類21世紀的兩件大事"的預言,今天已經成為現實。但就像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所言:中國的城市化將面臨兩種局面,一種是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順利地實現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房貸信貸轉貸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文化復興;另一種可能是低水平徘徊,表現為經濟大起大落、社會建設萎縮、生態環境惡化。

  回顧最近幾年,我國一直忙於應對經濟波動,忽略瞭改革。雖然大喊要精兵簡政,卻出現瞭政府越來越大,權力和資源越來越集中的現象;雖然經歷瞭金融危機,但市場化程度不進反退;雖然政府解決民生的投入越來越大,但社會上各種利益的沖突卻日益增多等問題。

  可見,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其承載的含義遠遠超越經濟領域,絕非僅限於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產力范疇。它已經全面觸及到整個社會的結構性變革,將撬動具有進步意義的生產關系的同步再調整,是推動中國走向"第三次社會變革"的歷史性跨越。

  說一千,道一萬,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咬定"城鎮化教你申請貸款好簡單"這一能直接刺激和帶動增長的改革"牛鼻子",志在必得、務求實效、一抓到底。可以設想,一旦出現實行"大包幹"時期農村改革那樣的重大突破,中國13億人口所釋放出來的市場巨大需求,也必將再次令世人瞠目結舌。

  (作者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來源:城市化網

  5月17日新浪樂居大型看房團來襲 免費為媽媽選房

》》熱點推薦:新浪樂居自住型商品房欄目正式上線

  2014北京商業地產投資意向調查: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4-04-29/1048271006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mstro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